226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農田基建,土壤墑情站需求爆發
發布時間:2022/04/19 10:29:23
226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農田基建,土壤墑情站需求爆發
中國網財經4月15日訊 今天上午10時,國家發改委就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有關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
針對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問題,發改委農經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李明傳介紹,今年,發改委已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226億元繼續支持各地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到2022年底完成全國10億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發改委共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30億元,重點推進實施兩大科技工程;今年,發改委繼續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35億元,在長江經濟帶和黃河流域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支持畜牧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以下為文字實錄:
記者:今年以來,受國際政治局勢動蕩等因素影響,糧食安全問題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發展改革委作為投資主管部門,對于提高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端牢中國飯碗有何具體舉措?
農經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 李明傳: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今年以來,在地區沖突、世紀疫情等多重因素推動下,國際糧食價格持續走高,糧食安全問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國家糧食安全問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實到位。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將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為中央預算內投資的重要支持方向,加大投入力度,持續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提高綜合生產能力,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今年,重點是聚焦耕地保護利用、農業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等重點任務,著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圍繞藏糧于地,著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東北黑土地保護。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今年,我委已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226億元,繼續支持各地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一是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集中連片建成一批農機農藝結合、良種良法配套、產加銷緊密銜接的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確保到2022年底如期完成全國10億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二是加大東北黑土地保護力度。深入總結東北地區黑土地保護的有效經驗和模式,進一步聚焦突出問題,綜合運用高標準農田建設、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工程性措施,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耕地基礎地力。三是實施大豆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提升大豆油料生產能力,努力提高自給水平。與此同時,持續加強大型灌區建設與現代化改造,著力建立設施完善、用水高效、管理科學、生態良好的灌區工程建設和運行管護體系,改善農田水利條件。
第二,圍繞藏糧于技,著力提高現代種業等科技支撐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要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今年,我委共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30億元,重點推進實施兩大科技工程。一是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爸挥杏米约旱氖诌o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我們將支持有關方面圍繞種質資源保護、育種創新、品種測試、制(繁)種等環節,加快完善種業基礎設施體系,確保種源自主可控、種業科技自立自強。二是動植物保護能力提升工程。深入總結非洲豬瘟、草地貪夜蛾等動植物疫情防控的經驗和存在的突出短板,加強重大動植物疫情監測預警和應急防控。在動物防疫方面,重點是推進國家動物疫情監測中心、省級動物疫情監測中心、邊境動物疫情監測站等建設,加強基層動物疫苗冷藏設施和清洗消毒中心建設。在植物保護方面,重點是加大病蟲害監測田間網點建設力度,在病蟲害遷入邊境地區、防控薄弱地區啟動區域應急防控設施儲備庫建設。
第三,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新模式,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必須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今年,我委繼續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35億元,在長江經濟帶和黃河流域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支持畜牧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同時,針對草原超載過牧和牛羊肉供給長期偏緊的問題,從今年開始我委將安排部分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牧區半牧區加快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
保障糧食安全,不僅要充分發揮中央部門的積極性主動性,更要推動落實地方政府責任。在切實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對糧食安全投入保障的同時,我們將指導督促各地方,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鼓勵支持社會資本投入“三農”領域等方式,持續加大糧食安全投入力度,切實把糧食安全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里、落到實處。